推动养老产业发展:直播体育课为养老产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和契机。

  • 发布于:2024-10-07 20:04:55
  • 来源:24直播网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养老产业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近年来,直播体育课作为一种新型的养老服务方式,逐渐进入大众视野,并为养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和契机。

直播体育课的优势

直播体育课具有以下优势:

  • 方便快捷:老年人足不出户即可参加体育锻炼,无需担心场地、时间等限制。
  • 安全性高:体育课由专业教练指导,并实时监控老年人的运动情况,确保锻炼安全有效。
  • 社交互动:直播体育课提供了一个社交平台,老年人可以通过参与互动,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缓解孤独感。
  • 提升健康水平:体育锻炼可以改善老年人的身体机能,增强免疫力,预防和控制慢性疾病。

直播体育课的市场需求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人对健康养老的需求日益增长。直播体育课满足了老年人对居家康复、健康管理、社交互动等方面的需求,市场潜力巨大。

据统计,我国


哪六个城市具备成为一线城市?

2015年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常住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为5.2%,同年日本、韩国、英国、法国、美国人口规模排名前四的城市对应的占比分别为51.5%、37.0%、24.9%、22.6%和14.7%。 由此可见,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一线城市人口占比明显偏低。 重点打造一批新一线城市不仅有利于优化国内城市人口分布结构,还能为中国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

打造新一线城市的战略意义

首先,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的新一线城市有助于疏解现有一线城市北上广深的城市压力;其次,一线城市在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方面具有资源集聚的优势,第三产业占比较高,所创造的就业岗位较多。 明确新一线城市地位与建设方向,有利于吸引人才和资本的进入;最后,根据姚余栋-管清友梯形城镇化理论,只有打造一批新一线城市,走“梯形”(多个首位城市)城镇化道路,才能既提高城镇化人口容量上限,满足中国城镇化发展需求,又防控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楼市泡沫问题。

其次,打造新一线城市,有助于打破现有一线城市的人才、资源垄断格局,通过辐射效应,以点带面,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新的一线城市形成后,将成为区域增长极,打破现有四个一线城市的竞争优势,符合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形成的“四大经济板块+三大支撑带”的区域协调发展的总体战略。 通过建设以新一线城市为基础的都市圈和城市群发展,将释放巨大的需求,有利于进一步刺激消费增长,调整经济结构。 同时,我们需要强调的是,打造新一线城市绝不是放弃二、三、四线城市的发展,而是要发挥新一线城市在区域发展上重要的中心作用,拉动二、三、四线城市进一步发展,形成更为合理高效的发展格局。

再者,打造新一线城市首先能有助于补短板。 新一线城市建设会带来人才与资源的集聚,增加服务供给,使更多的人可以享受更高水平的公共服务。 还能帮助去产能。 短期来看,新建和升级基础设施,会增加对上游产品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产能过剩的局面。 中长期来看,新一线城市经济活力的释放和周边地区的发展可扩大总需求,提高相关产品的产能利用率。

必须要在新一线城市落实共有产权房、租售同权等新的房地产和社会服务政策,保证更多的人住进新一线城市。 这样既能平抑目前一线城市的房价,又能带动二三线城市的发展,这是打造新一线城市的重要意义。

打造新一线城市的核心思路

打造新一线城市,需要创新现有的央地政府关系,中央向地方政府下放更多权限,在吸收外资、土地制度、价格体制、税收等方面提供更多的政策优惠。

一是将潜在一线城市列入计划单列,使其拥有更大的经济管理权限,甚至可以高于计划单列市。

二是根据经济、历史、自然等因素,综合考量未来发展情况,合理规划潜在一线城市的发展空间,进行必要的行政区划调整,为一线城市发展预留空间。

三是在现有立法领域的基础上,扩大潜在一线城市在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的立法事项范围,赋予更大的立法权。

四是在户籍、教育、医疗等方面做出制度安排,及时调整,解决人才进入的后顾之忧,吸引人才长期定居。

五是在打造新一线城市时,应抓紧我国养老产业改革发展和养老体系逐步完善的重要时间窗口,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的方式加快养老产业的培育与繁荣,迎接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六是在制定交通、物流、能源等规划时,考虑相关城市未来需求的增长空间,提前布局,向潜在一线城市倾斜。

七是在符合金融监管原则的前提下,适度放松对金融业的监管,大力发展民营银行、鼓励直接融资等,加大金融对实体的支持力度。

八是在国企改革“1+N”文件体系的指导下,加快推进潜在一线城市的国企改革进程,激发经济活力。

九是通过采用加大创新经费支持、对创新活动的支出给予税收优惠等一系列措施鼓励创新,加大对创新的支持力度。

打造新一线城市的实施路线

一线城市最重要的考量因素分为量化的经济、金融、人口、创新和房价指标及定性的节点指标两大部分。

经济指标,可选取的经济指标有三个:一是GDP,较大的经济体量是成为一线城市的必要条件。 二是人均GDP,人均GDP越高,居民可以享受更高水平的物质生活。 三是第三产业占比越高吸收就业的能力越强,经济发展通常也越具有持续性。

从2016年GDP看,有12个城市的GDP超过1万亿,除一线城市北上广深外,非一线城市天津、重庆、苏州、成都、武汉、杭州、南京、青岛紧随其后。 从人均GDP数据看,深圳、苏州、广州、无锡、南京、长沙、杭州、佛山、天津、北京、上海、武汉、青岛、宁波等城市发展水平较高,已突破10万大关。 从产业结构看,北京、上海、广州、杭州、西安、深圳的三产占比超过60%,服务业较为发达,吸收就业能力较强,济南、南京、厦门、哈尔滨紧随其后。

金融指标,我们选取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来衡量城市的富裕程度,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量来衡量资本市场的活跃程度以及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

截至2016年末,存款余额最多的十座城市是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成都、重庆、天津、南京、苏州。 2016年10月末,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量排名前十的为北京、上海、深圳、杭州、苏州、广州、成都、南京、宁波和武汉。 北京、上海、深圳三个一线城市金融指标遥遥领先。 另外杭州、苏州表现突出,上市公司数量仅次于北上深,总市值突破万亿。

我们选取有常住人口数和常住人口净增量为人口指标。 存量人口规模决定了城市的总需求,人口集聚是一线城市的重要特征之一;净增量则反映了城市的吸引力。

从2016年常住人口看,10个城市的常住人口数量超过1000万人,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分别位列第2、第3、第6和第7,人口集聚是一线城市的重要特征之一。 重庆常住人口最多,高达3048.43万人,成都和天津人口分别为1591.80万、1562.12万,分别位列第4和第5,石家庄、武汉、苏州三个城市刚超过1000万,从人口规模看具有成为一线城市的潜质。 从增量人口看,2016年一线城市中北京和上海人口调控较为严格,增加不多,广州和深圳则相对开放,两地各新增50多万常住人口。 非一线城市中,成都最为宜居,常住人口增加了126万人,重庆、长沙、杭州、武汉、郑州、天津等非一线城市纷纷开始“抢人行动”,为吸引人才,各施奇招。

我们特别选取新增专利数,作为城市创新能力的衡量指标。

将2016年新增专利数进行排序,北京、深圳、上海、广州创新能力分别位列第1、第2、第3和第5,与一线城市资源集聚对人才形成较强吸引力有关。 非一线城市中,苏州达到5.4万件,位列第4,与外资经济发达有关;重庆、成都、西安、天津和杭州等城市创新能力较为突出,新增专利数超过3万件。

我们选取最新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均价、房价收入比作为房价指标。 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均价是衡量一个城市发展水平不可或缺的指标,反映了一个城市的竞争力。 总体来看房价与城市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在一二三四线城市间逐次递减。 房价收入比反映购房压力,为住房总价与家庭可支配收入的比值,住房总价等于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均价与城镇家庭户均面积的乘积,人均住房建筑面积按2016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36.6 平方米计算;家庭可支配收入等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城镇家庭户均人口的乘积,城镇家庭户均人口按2015年国家卫生计委公布的3.02人计算。

2017年上半年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均价,深圳以元/平方米位居榜首。 上海和北京分别为元/平方米和元/平方米,排名第2和第3。 厦门以元/平方米在非一线城市中遥遥领先。 其他超过元/平方米的城市有珠海、杭州、南京、苏州。 广州是唯一未超过元/平方米的一线城市,均价为元/平方米。 一线城市多为高房价,一方面因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另一方面也与资源集聚下人才涌入有关。 房价收入比和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均价的排序高度相关,前四位为深圳、上海、北京和厦门,房价收入比均超过20。

综上所述,杭州、天津、南京、苏州、成都、武汉等城市在经济、金融、人口、创新和房价等五方面的量化指标上表现突出,有成为一线城市的潜质。

打造新一线要结合国家区域发展战略

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将为重要节点城市带来发展机遇。 2015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明确了重要节点城市。 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安、兰州、西宁、重庆、成都、郑州、武汉、长沙、南昌、合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上海、天津、宁波-舟山、广州、深圳、湛江、汕头、青岛、烟台、大连、福州、厦门、泉州、海口、三亚。

长江经济带也是重要的国家战略, 2016年9月《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对外发布,覆盖了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省市。 按照城市层级,分为一级中心城市:上海和二级中心城市:重庆、南京、武汉、苏州、杭州、南昌、成都、无锡、宁波、长沙、合肥。

京津冀一体化作为国家战略,致力于打造第三大增长极和城市群。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的逐渐明晰,“两核三轴一带三重点”格局基本形成,“两核”指京津双核,“三轴”指京津塘主轴、京-保-石拓展轴、京-唐-秦拓展轴,“一带”指沿海经济带,三个重点开发地区包括中关村、天津滨海新区、曹妃甸工业区。 廊坊、保定、唐山、沧州、天津、石家庄等城市将从中受益。

高铁线路与站点的普及,增强了相关城市的交通通达程度和辐射效应。 2016年7月,国家发改委印发《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明确了构筑“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 从所公布的“八纵八横”各线路主要途经城市看,北京、上海除西藏外可以通达其它所有省市,而合肥、西安、郑州、重庆、长沙、杭州、福州、深圳、南昌等城市的枢纽地位获得提升。

综合考核上述的各项量化指标与节点城市,我们认为具备成为一线城市基础的城市有杭州、天津、南京、苏州、成都、武汉,而重庆、宁波、青岛、厦门、西安、无锡、长沙、郑州和合肥有望成为准一线城市。

大家都加油,力争自己所在城市成为一线城市!

养老院的发展前景

1. 政策支持:随着宏观规划和地方立法的密集出台,养老事业和产业的发展方向变得更加明确。 2. 消费增长:养老服务已经成为新的消费增长点,推动了“银发经济”的发展。 3. 市场规模:中国的养老产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大,预计未来将突破数十万亿。 4. 发展方向:将积极的老龄观和健康老龄化的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推动老龄事业和产业的协同发展。

养老调研报告

今年,射阳县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xx年健康养老产业规模显著扩大,推动以老年生活照料、老年产品用品、老年健康服务、老年体育健身、老年文化教育、老年金融服务、老年旅游等养老服务业全面发展,养老服务业增加值在服务业中的比重显著提升,从业人员规模不断扩大。 培育一批产业链长、覆盖领域广、经济社会效益好的养老产业集群和品牌连锁机构。 ”可见,发展健康养老产业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面临难得的政策机遇。 在此,对发展健康养老产业的路径和举措进行一些思考。

一是强化政府主导和引领作用

1、统筹规划健康养老服务业发展。 把发展健康养老服务业纳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民生幸福工程建设重要内容。 按照老年人口结构和分布情况,编制我县养老服务业发展规划和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 在制定城乡发展规划时,合理规划养老机构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布局,避免重复建设、资源浪费。

2、建立健康养老服务制度。 以政府为主导,充分发挥社会力量作用,为所有老年人提供健康养老服务。 公益性养老机构要充分发挥托底作用,重点为农村五保老人、城市“三无”人员以及特困、低收入、经济困难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无偿或低收费的供养、护理服务。 完善供养标准自然增长机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物价上涨等情况,稳步提高老年人健康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基本生活等保障水平。

4、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充实县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工作力量,保障其对全县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履行管理职能。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在健康养老服务组织中探索设置社会工作岗位。 采取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的办法,为县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和每个镇区及村居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等养老服务组织,配足配齐专职工作人员,从事居家养老服务工作。 支持明达职业技术学院、县职教中心增设养老服务类专业,加快培养老年医学、康复、护理、营养、心理、社会工作和服务管理等方面的专业型人才。 养老机构应依法为工作人员缴纳“五险一金”和人身意外伤害险等费用。 采取政府补贴的方式,对养老护理员开展业务或技能培训。 到20xx年,养老护理员岗前培训率达到100%,持证上岗率达到95%以上。 加快志愿者队伍建设,逐步建立“为老服务”志愿者库和服务登记制度,为独居、空巢、高龄老人和机构内老年人开展长期稳定的服务。

5、营造尊老敬老助老社会氛围。 加强道德宣传教育,大力倡导尊老爱老、子女尽孝的社会风尚,形成良好的尊老、敬老、孝老社会风气。 扎实开展“孝亲敬老之星”、“老有所为之星”评选表彰活动,积极宣传“双星”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 支持社会服务窗口行业开展“敬老文明号”创建活动。 建立老年人精神关爱服务组织,积极开展老年人精神关爱活动。 加强与老年人进行生活和思想交流,开展心理讲座和培训,提供专业心理咨询、辅导和康复服务。 依托各类教育机构,广泛开展老年人文化教育活动。 重点支持射阳县老年大学和县养老中心老年大学项目建设。

二是支持社会力量进入健康养老服务业领域

1、引导社会力量发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 充分利用社区(村)现有资源,抓住老小区整治、新农村建设和小城镇建设的有利契机,建设标准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农村“老年关爱之家”、城镇社区小型托老所等居家养老服务组织重点项目。 引导专业化社会组织、家政和物业等企业和机构,加盟、参与、托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在县城主城区内培育一批政府购买服务的居家养老服务定点单位,支持县养老中心连片辐射、连锁经营、统一管理,打造特色品牌,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精神慰藉、紧急救援等基本服务。 支持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开展居家养老互助服务。

2、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 加大政策保障、资金扶持力度,鼓励社会力量对闲置企业厂房、闲置校舍、商业设施及其他可利用的社会资源进行整合和改造,兴办养老服务机构。 扶持不同档次的民办养老机构向老年人提供多样服务,重点发展一批提供生活照料、文化娱乐、医疗康复、精神慰藉等综合性服务的护理型养老机构,推动形成一批具有知名品牌和较强竞争力的养老机构,逐步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市场格局。

3、培育健康养老服务社会组织。 培养老年产品研发联盟、养老服务行业协会、老年学专业研究会等社会组织,支持专业组织开展行业标准制定、服务质量评估、服务行为监督等事务。 培育和扶持为居家老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洁、助购、助医、助急等养老服务组织和社工,为特定对象老年人提供优质服务。 新培育发展为老年人服务的公益慈善组织。 支持慈善组织重点参与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养老产品开发、养老服务提供等领域发展。

三是统筹发展农村健康养老服务

1、加快推进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提档升级。 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统筹规划、科学确定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布局。 坚持“实用适用”原则,抓好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提档升级工作。 进一步优化管理,提升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服务水平。 镇区敬老院在满足本地区五保老人供养服务的同时,优先为经济困难的失能、半失能、高龄、空巢等老人提供养老服务。 到20xx年,建成二星级敬老院7家,三星级敬老院5家。 全县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基本具备养老服务、康复护理、心理慰藉等功能,成为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集中供养率达到80%。

2、推进农村“老年关爱之家”建设。 按照“村级主办、互助服务、社会参与、政府扶持”的原则,支持和引导村民自治组织发挥主导作用。 在老年人特别是留守老人较多、照料需求大、居住相对集中、经济条件较好的行政村或自然村,通过新建或整合改造现有设施资源,按照“村建养老区”或“村办互助养老院”的形式,建设农村“老年关爱之家”,满足高龄、空巢、留守老人的养老服务需求。 到20xx年前,各镇区都建成一家以上农村“老年关爱之家”。

3、拓宽农村健康养老资金筹集渠道。 可以依法将未承包的集体所有的部分土地、水面、滩涂等作为发展养老产业基地,收益优先用于老年人养老。 养老服务的财政性资金重点向农村地区倾斜,要整合多部门相关资金,统筹使用到服务农村养老。 加强城乡养老合作,鼓励城市资金、资产和资源投向农村养老服务市场。

四是全面推进医养融合发展

1、加快推进医疗机构开展健康养老服务。 在县镇医疗机构开设老年病科,增加老年病床数量,做好老年慢性病防治和康复护理。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要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与有需求的老年人家庭建立医疗契约服务关系,定期开展健康体检、保健咨询、上门巡视等服务。 探索医院将闲置资源改造成康复医疗机构或增加老年病科床位,鼓励部分非建制镇卫生院积极开展养老服务。

2、积极促进医养融合发展。 积极构建养老、医护、康复、临终关怀服务相衔接的服务模式,研究出台鼓励和支持护理型养老机构发展的具体措施。 鼓励医疗卫生资源进入养老机构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设立卫生室或医务室。 规模较大的养老机构可与医疗机构合作设立护理院,实现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之间的卫生健康服务有机对接。 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机构,将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及其医护人员纳入统一管理,在资格认定、职称评定、技术准入和推荐评优等方面,与公办医疗机构享有同等待遇。

3、完善养老医疗保障制度。 养老机构内设的医疗机构,符合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定点条件的,有关主管部门应将其纳入定点范围,入住的参保老年人按规定享受相应待遇。 完善医保报销制度,切实解决老年人异地就医结算问题。 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对参加医疗保险的人员按个人、基金、财政补助等多种形式进行筹资,解决长期失能人员的护理和日常照料难题,不断完善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五是推进健康养老服务产业发展

1、培育健康养老产业集群。 按照集中、集聚、集约发展的要求,合理规划布局健康养老服务业集聚区和养老服务特色产业基地。 支持江苏恒爱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护德尔”护理床设计研发和制造销售,不断培育扩大“护德尔”护理床销售市场,力争成为全省乃至全国老年人医疗护理产品市场上的领跑者。 鼓励建设一批功能突出、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休闲旅游、生态养老、健康养生、医疗康复、教育培训、商贸服务、现代信息等方面的养老服务产业。 加快射阳港经济区健康产业园建设步伐,着力招引国内国际有一定知名度、掌握核心技术的保健食品、营养食品、功能性食品等项目落户,特别是引进和开发适宜老年人的食品、保健品产业。 结合射阳岛生态旅游区开发,发展适宜老年人的生态休闲、旅游和养生项目。

2、开发健康养老金融产品。 引导和规范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开发适合老年人的理财、信贷、保险等产品,提升个人养老能力。 引导商业保险公司发展长期护理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为城乡居民提供多样化的养老保障金融服务。

六是完善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的推进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对加快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县成立健康养老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县政府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县政府常务副县长和分管县长任副组长,县政府办、民政局、老龄委办、发改委、教育局、公安局、财政局、人社局、国土局、住建局、交通局、文广新局、卫计委、市场监督管理局、旅游局、体育局、国税局、地税局、工商局、供电公司、电信公司等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县民政局局长任主任,办公地点设在民政局。 县各有关部门要协作配合、各司其职,积极推进,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2.建立制度保障。 一是建立健康养老服务评估制度。 建立县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调查评估制度。 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鼓励专业机构对养老服务需求进行调查;鼓励社会组织和养老机构开展健康养老服务评估。 科学确定老年人服务需求类型、照料护理等级和养老服务补贴领取资格等。 完善评估指标体系,严格评估流程,综合利用评估结果,加强对评估工作的监督。 到20xx年,全面建立科学合理、运转高效的长效评估机制,实现养老服务评估科学化、常态化和专业化。 二是健全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规范。 根据国家、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实际,推动我县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标准建设,逐步健全和完善养老机构、社区托老机构、居家养老机构行业标准体系。 建立健全公开、平等、规范的准入、退出、运营、监管机制。

3.严格督查考核。 把健康养老产业发展事业列入县政府民生实事工程,作为重点责任目标纳入绩效考核,加强跟踪检查,确保按期完成。 建立健全养老机构准入、经营、转让、退出规则和养老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探索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推行养老机构星级评定工作,实行动态管理,以评促建,以评促管。 整肃养老服务市场,加大执法力度,对现有的养老机构实行分类分层分级指导,对未达到规范标准的限期达标,对无法达到规范标准的要依法予以取缔。 根据民政部有关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机构建设、行业管理、服务质量的规定和标准,加强监督检查,推进养老机构建设的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提高社区、居家、机构养老服务质量和水平。

相关阅读: 推动养老产业发展 直播体育课为养老产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和